学校首页 办事指南 在线投稿 系所导航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临床教学团 >> 正文
临床教学团

建设规划与成效

2015年09月14日 08:50 佚名 点击:[]

 

一、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创建有利条件,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拓宽青年教师培养渠道,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未来3年内,计划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的教师3~4人,现有教师获博士学位3~4人,使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提高到50%以上,并有计划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修深造。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的会议,进行学习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以老教师传帮带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通过内培外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造就一支职称、学历、知识水平结构合理,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领衔、年青教师为中坚力量,医、教、研相结合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2)教学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在学校支持下,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网站,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重点建设网上实践教学版块,充分利用模拟病房、技能训练室、互动实验室、教学局域网、教学网站等组建综合化立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探究型和自主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添置适应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先进实验仪器和设备,为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创造条件。

系统地开展“临床医学基本技能”相关的视听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程与双语课件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大量购置科研与教学图书资料、订阅相关电子期刊;精选和自编优秀教材,加大教材编著的资助力度,积极申报参加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系列教材的编写,力争进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2~3部,同时组织团队教师编写与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配套的特色教材、实验课教材与辅助教材。

(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和培养基本技能的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期内力争国家精品课程取得突破,省级精品课程1-2门,形成校级精品课程群。

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完善创新型和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探索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以“疾病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断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重点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与渗透,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桥梁和支撑作用。建设期内力争每年教学科研课题4~6项,发表教研论文10篇以上,建设期内力争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培养出1~2名校级以上的教学名师。

二、建设成效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阶段性建设情况总结材料

3522集团的新网站树达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厅有关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教学团队建设的模式,制定了《团队建设任务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学院和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下,团队建设开展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现就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情况及阶段性成效总结如下:

一、团队建设基本情况与建设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团队结构的优化和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师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上,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高集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于一体的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有:

(1)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高年资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以及教学督导的针对性听课评课,不仅在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给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而且在具体的内容设置、教学安排以及授课技巧等方面提供宝贵的经验,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提高。

(2)促进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团队支持成员参加省级、校级教改项目的申报,并指导申报材料的编写。立项以来有11名中青年教师获得省级和校级各类教改项目共19项。

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由学科带头人指导或带领青年教师申请科研课题,鼓励和培养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小组,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青年教师科研上的成长。立项以来团队有12位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研究工作,3名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也相应地促进了进一步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目前由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有11项。

(3)支持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拓展专业视野。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科研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吸收学术领域最前沿的资讯,拓展专业视野。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深造,提供学习机会。 立项以来有16人次外出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选送2名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班,2010年,选送2名团队教师到附属医院实践以提高临床基本技能。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的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团队师资的学历与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强。立项建设至今有有2名教师晋升为教授成为团队骨干成员,团队的博士数量达到10名,获得校级教学名师1人(2010年),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6人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团队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学校督导组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评价优秀率90%以上,优良率100%以上。有6名青年教师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中获奖,并有2项一等奖,有3名青年教师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引进高学历(博士)教师2名,有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教学研究与改革

针对本省和地方经济对临床医学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发展需求,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边建设、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专业建设为核心,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特色,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专业建设改革 根据本省和地方经济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我们认真分析和调研讨论了前期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评价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于2011年形成了“树达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了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构想,拟于2012年结合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实施及国家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 本团队以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与创新思维意识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着力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由14门课程有机组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系列课程群,各门课程既具有本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特点,又具有与其它相关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特点。为促使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实现专业基础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团队组建了诊断学基础、手术学基础、临床药学、病原生物学四个教学模块,各模块设定负责人,负责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间的联系与渗透、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改革等,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桥梁和支撑作用。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一是不断完善和充实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二是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期内“诊断学”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高级药理学和生物化学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部分实验课程如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实施了局域网络教学,以多媒体交互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方法,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以“学科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教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开设了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和《临床基本技能》等,不断推进以突出规范化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注重创新思维意识培养的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推广以“疾病为导向”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病原生物学积极推广了“合作性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团队获立项建设以来共承担省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学校多媒体课件立项项目6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医学教育探索》等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12篇。通过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团队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3522集团的新网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首次参加全国高等3522集团的新网站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华中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由团队教师指导共有13名学生获得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中国家级6项,2名学生获得3522集团的新网站优秀论文奖;2010、2011年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了90%,考研录取率达 %,大大超过学校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本团队在本科教学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教学改革取得了应有成效。

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团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团队获立项建设以来,共参加各级各类教材编写18部,其中主编、副主编的有7部。目前团队部分成员正在积极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编辑的申报工作。

(2)精品课程后续建设 本团队目前拥有1门省级级精品课程(诊断学,2009年)和6门校级精品课程,因此开展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则成为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我们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教学改革工作,不能重评轻建,而应真正体现精品课程以评促建、资源共享、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宗旨。加大了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力度,着力点主要放在课程网站的调整和资源更新上,充实完善了教学录像、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

(3)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 自团队立项以后,于2010年建成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网站(网址:http:/lctd/

index.htm),开辟了学习园地,及时上传有关文章和图片,反映团队建设各项工作进展,力争把团队网站建成促进经验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已初步构建了本团队相关精品课程网站,并建成了1个网络化教学平台(医学影像学网络实验教学http:/lctd/xxyd.htm),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学习资源。

(4)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已建成2间专业化的多媒体形态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目前正积极申请建设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0SCE考站),已完成项目的申报,并与相关公司合作完成了项目架构的设计。

4.科研工作及科研转化教学

团队成员在坚持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以科研项目做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团队立项建设以来,团队成员获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4项,校级项目3项。自立项以来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6篇,其中SCI论文12篇。

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将团队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使科研项目转化为培养人才教育。通过开放实验室、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申报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团队立项以来,先后有9名教师指导学生60余人次撰毕业论文,有9名教师指导13名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立项,其中国家级6项,2名学生获得3522集团的新网站优秀论文奖。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团队结构发展优化的问题

1、团队成员中,尽管博士学历达到了10人,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48%,与建设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少量成员学历本身偏低(本科3人)。原因是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成员年事已高,不再想在学历上有所提高,不再想在学术上有所发展。

2、团队设置有4大教学模块,涵盖14门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任务较重,由于各种原因,团队在引进人才的力度上有所欠缺。团队内部分学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或紧张,急需引进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

(2)团队水平提高的问题

1、教学研究水平还需提高。主要表现在团队没有国家级教改工程立项,没有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教改项目的总数量仍然偏少。原因主要是团队部分成员对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还缺乏深入认识,积极性不高,重科研轻教改,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改革的项目数量较少,同时也缺乏重大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改项目。

2、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尽管建设期内团队在科研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科研项目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标志性的研究成果缺乏,重大项目不够,科研获奖不足,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需增加。原因是高端人才引进不够,新生力量还需成长。

三、进一步推进团队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1)建议学校及上级部门加强对团队建设的指导的力度和经费投入,出台相关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和引进团队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提升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加入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计划两年内引进1-2名博士学历教师,选派1-2名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

(3)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总结现有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实施及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修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全球医学教育标准接轨的教改方案。

(4)加强教学改革课题和成果申报。保持每年均有省级或校级教学课题在研,力争3年内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5)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科研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并重视将本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6)加强与校外同行交流。争取到国内外院校进行教学观摩,或邀请教学名师来校进行教学指导,鼓励教师参加教改与科研学术交流会,开拓教师视野。引入PBL课程教学和OSCE标准化临床技能考试,提高教学水平。

(7)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申报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大编写教学辅助材料的力度。进一步开发团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团队博客,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材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配合国家实施临床医学专业专业认证工作,建设标准化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osce考站),因此项投入较大,至今尚未正式启动建设,还需学校重点给予支持。

基本经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院重视、科学管理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不可或缺的要素;建立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成立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科学管理,从而保障团队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团队工作会议机制,搭建团队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之间沟通的平台,督促总结,共商大计,凝聚合力,为团队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团队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外引内培”、“ 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造就一支既能教学,又能从事科研,具有“双师”素质和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根据各课程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12年将进入团队建设的后期阶段,我们将按照团队建设任务书的规划,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团队而努力。

 

编辑:社欣

审核:麓民

上一条:师资培养 下一条:学习园地

关闭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371号 邮政编码:410013 学院微信公众号:hnsfdxyxy 投稿:yxyyw2017@163.com 电话:0731-88912416(行政办)、88912480(学工办)

Copyright 3522集团的新网站医学部